乾隆为什么禁止通商?
原因之一:政治上巩固政权
明末清初,欧美地区通过各港口向中华地区,传播思想、学术、宗教等,对中国百姓的愚昧思想有了重大的影响。雍正时期,因罗马教廷与清朝关于中国礼仪的问题进入白热化,雍正一纸令下,禁止天主教进入中国,这便是闭关锁国开始。(太平天国便是宗教起义)
清朝虽统治了中国,但民间反清起义时有发生,比如电视剧中常看到的天地会、白莲教等;同时,沿海一带经常有海外间谍出没,借通商名义对清朝进行侦查;与中国贸易之商船,更是携带武器,不远处也亦有兵船徘徊;加上恰时澳门有外国势力聚众抗议。
这一系列现象引起了乾隆帝的警觉。乾隆帝为防止澳门事件再度发生,为防止国内反清势力与外族勾结,为巩固满族统治政权,乾隆帝进一步实行海禁,1757年,正式宣布闭关锁国。
原因之二:经济上防微杜渐
贸易顺差。明朝时期,明朝的海禁政策使得世界半数白银黄金流入中国;清顺治时期,在与外的海贸中,清朝也一直处于有利地位。据日本长崎交易所,日本出外白银中,三分之二流入清朝。西方诸国早已对长久且巨大的贸易逆差不满,于是便广派商船直接前往清朝购买商品,高峰时期能有几千条。
走私猖獗。在帆船时代,海关难以全面监管沿海线,民间走私现象屡见不鲜,在乾隆帝颁布圣旨之后,走私现象依旧时有发生。
原因之三:情感上烦不胜烦
我国本土教派道教什么原因衰退了?
用“衰退”这个词,不太恰当,道教实际情况是一直比较平稳,只是旁人感觉其衰败,这种状况与其指导思想有关。只要认真了解道学思想体系,我们会发现,这种思想体系与其他各宗教思想体系非常不同,浅显的说,其他思想都是有为的,而道家思想是无为的。因为无为,道家不张扬,不与天下争。因此,也很难生成一个宗教体系,因此,道教的产生多是被动的,有一定历史条件产生。而其他宗教多少主动的,能传承久远。
有为的宗教很有号召力,因此,扩张性很强大,能迅速在一段时间里发展起来。因此,我们看到,外来的佛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等都能很快的形成人脉众多的团队。相反,道教一直不温不火。
其实,仔细分析一下:有为的宗教基本都是“传道”“布道”;而无为的道教则是“求道”。因为,道家人始终明白,“道”,不是人们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,传播的道,不一定是真正的道,布施的道也不一定是纯粹的道。只有真诚的俯下身子,踏实求道,或许就会离道很近了。
只不过,欲望迷眼的人类哪有心思去求道呢?也仅有认清自己认清现实认清方向的人才会执着的去追求大道。
于是,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:充满欲望的人们总是拥挤在有为的道路上,而无为悠长的且静寂乏味的道路上仅有寥寥的人慢慢前行。
道家的道,不是谁都可以走的,只有那些认准方向的人才能坚持到底。这不是“衰败”,而是“孤寂”——求道之人独有的孤寂。🤔
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宗教很多,主流的如伊斯兰教、天主教、佛教、印度教。跟这些宗教比起来,似乎道教颇为不受重视。但事实上这根道教的核心思想有关系。
宗教之中,伊斯兰教和天主教是一对死对头,互相之间有不少血海深仇,历史上也互相攻击过好多次。所以这一对冤家宗教是具有非常大攻击性的宗教,努力扩张地盘是这两大宗教的核心教义之一!而佛教自进入中国之后,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结合之后,明显具备了儒道两家的特点,变得很温和,而不像日本的佛教或是藏传密宗,充满了戾气和统治者的欲望。作为学生的佛教都能有这种表现,作为老师的道教更是把清净无为和与世无争发挥到了极致。
道教从不主动发展自己的信徒。但是道教又从不跟人间彻底割裂。乱世道教盛世佛教,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,也很好地体现了道教的特点。
道家之祖是老子,道家的精神就是和谐。追求人与天地之间和谐共存。在道家的眼里,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,这个规律就是道。所以大道无形,穷尽人一生也不可能完全体悟道的真谛。既然修行漫长,又哪有时间掺合世间的俗事?故而真正的道家传人,不是万不得已,轻易都不会在人前出现。久而久之,就给人一种道教没落的观感。而道教本身并不在意世人如何看,因为大音希声,道家追求的是如何用自己的方法感受天地,不会浪费时间跟人多做解释,你悟到了,就是我辈中人,悟不到,也就与道无缘,都是随遇而安,不过如此。
标签: 天主教为什么在中国被禁